close
交通大學校長吳重雨學的是電子,一對兒女卻分別走向他完全陌生的音樂、醫學之路,個性也是南轅北轍,一個感性、一個理性,教育孩子變成一大挑戰,雖有挫折,他選擇「讓孩子快樂地成為他自己」,換來和諧的親子關係,孩子也走出一片天。


經常笑臉迎人的吳重雨,是少數當上頂尖大學校長、還能應聘到柏克萊等國外名校教書的本土博士,他研究視網膜晶片,在國際享有盛名。儘管學術成果傲人,但論及教養孩子,他也是邊錯邊學,深深體會,建立孩子的榮譽感,用同理心多鼓勵孩子,放手讓他們探索性向,是教養成功的不二法門。


吳重雨的老大吳佳穎,今年30歲,是北德州大學音樂學院的博士生,專攻音樂理論。吳重雨回憶,佳穎從小很會唱歌,往往兒歌聽過一兩遍,就能把歌詞背下來,音也很準,五歲時開始學小提琴,起初吃足苦頭,因為拉小提琴的手要很靈巧,才能拉出理想的聲音,孩子有時難免鬧脾氣,和媽媽吵起來。


吳重雨個性較隨和,太太則較中規中矩,要求較嚴格,偏偏兒子個性較敏感,一被責備,就會猜想父母是否嫌他笨,生氣起來會大聲喊叫,吃軟不吃硬。


「當父母,也要不斷學習。」吳重雨說,太太為了教養小孩,費盡心思,還去上人本基金會的父母成長班,看了很多書,學會同理心,用鼓勵取代責罵,尤其絕不能體罰。「要了解小孩想什麼,而非你想要什麼,」親子多溝通,關係才會更融洽。即使兒子在國外讀書,夫妻倆每周仍會透過MSN視訊和兒子聊天。


吳重雨夫妻都不懂音樂,兒子一直學拉小提琴,直到國中才因升學壓力而停止,後來考上新竹中學,參加弦樂社,老師才發現他有絕對音感,適合走音樂的路。


不過,吳重雨說,考音樂系,必考鋼琴及樂理,偏偏兒子都沒學過,只好高二才從頭學,起步到底還是比較晚,後來是因指考較高分,才錄取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教育系,但一路讀下來,發現既不喜歡教音樂,也不愛站在舞台上表演,後來選擇留學專攻音樂理論。

「兒子是第一胎,我們夫妻沒經驗,教養過程付出很多心力,也常有挫折感,遺憾沒及時發現他的音樂天賦,早點因材施教。」不過,吳重雨夫妻有共識,不管孩子學什麼,只要念得快樂就好,「相信孩子,不要給太多限制,他們就會找到自己的路。」


小老大四歲的女兒映萱,個性、興趣截然不同,她較理性,不喜歡父母管太多。吳重雨說,他比照兒子,一開始也送女兒學鋼琴,但她很不高興,沒什麼意願,後來也就不強迫她學。但她從小對大自然、生物很有興趣,喜歡到野外看樹木、昆蟲,愛上實驗課。


映萱後來考上新竹女中資優班,上生物課解剖青蛙,她可面不改色,拿針準確刺中青蛙的神經,覺得很有成就感,順其自然走上醫生之路。不過,吳重雨說,女兒很有個性,指考完堅持不對答案,她太太很緊張,要女兒至少把答案先寫下,日後複查才有依據,女兒寫下答案,就鎖在抽屜,太太後來還半夜爬起來偷偷對答案。


「我既不懂音樂,也不懂醫學,在大考填志願時,能給女兒的建議很有限,但我至少告訴她,念醫學不是為了賺錢,而是為了興趣、救人。」吳重雨說,女兒後來考上輔仁大學醫學系,讀得很快樂,目前在中國醫大附設醫院當住院醫師。

「不過,當醫生,比我們父女想像的還要辛苦。」吳重雨指出,女兒原本想當神經外科醫生,但實習時有次「跟刀」,發現開腦手術要站10幾個小時,站到雙腿發抖、耗盡體力,覺得不適合,她後來改選眼科,「這和我研究視網膜晶片,也多少點關係吧!」吳重雨笑稱。
 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文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