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扶基金會調查發現,3成5的中小學生認為父母不了解自己。家扶今天呼籲家長「優質陪伴」,落實「四一計劃」,至少每天一個擁抱、一次讚美、一同吃飯、一回傾聽。


家扶基金會上午公布針對大台北地區5所國小、國中、高中生所做的「優質陪伴」問卷調查,共回收有效問卷1698份,分析發現,9成7的孩子期待父母陪伴,有3成5的孩子認為父母不了解自己,尤其是國中以上的孩子,超過5成覺得父母不了解自己。


家扶基金會副執行長何素秋表示,調查發現,孩子們認為父母沒有陪伴的原因,近8成是父母工作很忙、沒時間,有1成6的孩子認為父母都忙自己的事,甚至有2.8%認為父母不喜歡他。


在父母對於兒少心理支持及共同參與上,何素秋說,有2成的兒少,半個月內沒有受到父母的鼓勵讚美,且國高中生得到鼓勵讚美的頻率比國小學童低,有2到3成的國中、高中生對於父母的讚美完全沒有印象。


何素秋說,很多學生認為,在課業表現好時,會得到父母的讚美,顯示現代父母較為重視孩童課業成就,缺乏對其他層面的關注。另外,學生們希望和父母一起參與的事,依序為休閒活動、聊天與吃飯。


此外,何素秋說,今年家扶貧窮兒少資料庫公布的數據顯示,有3成2兒童表示,當受到挫折時,家人無法給予安慰,高達7成4的弱勢家庭照顧者很少或從不參加孩子的親師座談。


為了呼籲家長、照顧者正視孩童的心理成長,家扶基金會在11月20日世界兒童人權日前夕,在記者會現場帶領小朋友們為自己發聲,喊出「陪我聊天」、「陪我吃飯」、「給我讚美」的口號,也希望父母們關閉手機、電腦,多與孩子溝通,不要讓孩子寂寞長大。

 

高達九成七的孩子期待父母的陪伴


11月20日是「世界兒童人權日」,家扶基金會公布一份針對大台北地區中小學生的「優質陪伴」調查,高達9成7的孩子期待父母陪伴,3成5的孩子認為父母親不了解自己。調查發現,都會父母吝於讚美小孩,2成兒少近期沒有得到父母的鼓勵讚美,甚至有一成孩子從沒得到父母的正面鼓勵。


調查指出,不少孩子認為父母不夠了解自己,甚至有孩子回應朋友比父母還要了解自己。國中階段叛逆期更需父母關心,但超過5成國中以上的孩子覺得父母不了解自己。 當詢問學生最近一次得到父母鼓勵讚美的時間,二至三成表示完全沒有印象,國高中生得到鼓勵讚美的頻率比國小學童低。
 

相較於一般家庭,家扶所扶助的經濟弱勢家庭;大多來自單親、隔代教養、外藉配偶或家庭遭逢變故等因素,父母的經濟壓力比一般家庭來得沉重許多,因此更無暇陪伴孩子,長期下來,造成孩子心靈空虛、缺乏安全感,甚至產生課業退步、行為偏差等現象。


家扶基金會副執行長何素秋憂心指出,現代家長忙於生計,間接剝奪陪伴子女時間,親子關係不如以往親密。甚至有青少年表示:「小時候希望父母陪伴,現在不陪也無所謂了」;還有國中生說:「父母會讚美我,那就是世界末日到了」。兒童階段缺少父母的陪伴,可能造成親子關係疏離,其實孩子需要的是用心陪伴,然而部分家長認為孩子愈大愈可以放手,但依社工員從事少年輔導實務經驗,很多家長在被通知孩子有偏差行為時,都不相信也無法接受,甚至拚命替子女辯解。在聽到孩子的發聲後,我們是不是可以改變態度,用對的方式來愛孩子;時時傾聽、陪伴、給予鼓勵和讚美,讓親子之愛不留遺憾!


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陳若琳感嘆的說:「現代父母有錢給孩子最好的物質環境,卻沒時間陪孩子!」相關學術研究顯示,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缺乏父母親的陪伴與關懷,將對兒童心理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。如:自我價值感低落、向外尋求歸屬感、對新環境容易產生焦慮、人際關係危機,進一步會造成行為偏差等結果。她表示,當孩子失去家庭的依附及歸屬感時,在孤立中易造成向外發展的情形,此時易受外界不良影響,造成孩子偏差行為,其負面影響不容小覷。陳教授更進一步的強調,父母的陪伴和參與的重要性,許多父母深信親職教育是需要經過教導學習的技能,反而忽略了最原始、有效的方法。其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,最需要的是父母適當的參與、陪伴、鼓勵、了解和關注。


知名親子作家陳安儀表示,現代的孩子應該要有:跟父母每天相處的權利(現在太多24小時托嬰者)、喝母奶的權利(這應該是新生嬰兒唯一的食品)、每天至少自由的玩一小時的權利(可憐的現代孩子,常常連自由玩耍的時間都沒有,被各種才藝課佔滿了。)、不受虐待、排除恐懼的權利、親近大自然的權利。她以個人親身經驗強調,利用吃飯時間和孩子聊天、睡前親子共讀,創造家裡的金色時光。她鼓勵現代父母,她說:「其實啊!當父母也是挺虛榮的,當孩子大小事都喜歡跟你聊的時候,那種滿足感可真是難以形容呢!」


家扶基金會強調,兒童有權擁有父母雙方的照顧與關懷,特別在心理的支持與滿足,透過父母親的「陪伴」,給孩子最基本的心理成長權。孩子其實要的並不多,就是需要父母花時間陪伴與了解,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孤單寂寞!


家扶基金會呼籲「優質陪伴」-“愛”住我家 四部曲;落實四一計劃:家長至少每天一個擁抱、一次讚美、一同吃飯、一回傾聽,讓愛住我家!


(一)H (Hear:用心傾聽):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。
(二)O (Open:開放態度):用開放的態度、同理孩子。
(三)M (Mental:重視心理需求):用心主動參與孩子的生活,給予支持。
(四)E (Encourage:給予鼓勵和讚美):用鼓勵和讚美的正向態度回應孩子。


在「世界兒童人權日」的前夕,孩子走上街頭大聲說出「我不要寂寞長大!」,希望喚起父母或照顧者關注兒童的內心世界,給孩子應有的成長權益;傾聽兒童的聲音、同理看待兒童的世界、付出更多的愛與關懷,讓孩子在「優質陪伴」中長大,成為身心健全的主人翁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文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